海峰棋院 logo

最新消息

2025.07.22| 媒體報導

2025/07/22【棋編碎碎念:20世紀末的夢】


【棋編碎碎念:20世紀末的夢】

正如電影「午夜巴黎」,主角蓋爾夢想生活在1920年代的「光之城」,與大文學家、大藝術家為伍,那個現代眼中的最美好的年代,我也常幻想自己能重回世紀末的東京,在百家爭鳴的圍棋年代做一名觀戰記者。

其時,中日圍棋擂台賽的威名正盛,如大竹英雄、加藤正夫、武宮正樹、小林光一、林海峰等,號稱世界超一流的棋士依舊稱霸頂尖位置,長年與日本對抗的中國則以聶衛平、馬曉春、劉小光等人為首,在國際賽場上與日本爭鋒相對。

然而,誰也沒想到,中日之間龍虎爭霸,卻不得不見證韓國圍棋的崛起,由圍棋皇帝曹薰鉉、玉面殺手劉昌赫聯手突圍,再交棒給石佛李昌鎬,一同扛下「韓國第一」的招牌。

當年,三方割據的戰國時代,以東京為中心。

由日本富士通株式會社贊助的「富士通盃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」於1988年開辦,成為世界圍棋大賽的先河,決賽即在東京舉辦;比賽頭5年,日本選手年年包辦冠軍寶座,直到韓國選手在1993年囊括當屆冠亞軍,止步日本連霸;自此,日本在富士通盃上輸多勝少,彷彿一個時代的縮影。

1997年,因喪妻而一度狀態低迷、丟失國內所有頭銜的小林光一終於重振雄風,在東京決賽中擊敗對手王立誠,為日本奪下第十屆富士通盃冠軍;那是世紀末的冠軍,也是日本最後一座富士通盃冠軍。

據說,時年45歲的小林光一在奪冠後,至墓前告慰愛妻,他曾答應過妻子要為她奪得世界冠軍。

也許那正是90年代令人著迷的原因,因為故事之後還有故事、競賽之餘還有生活,而傳說之外還有神話。

那時的圍棋還是一座百花齊放的江湖,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流派,奇想與狂想在棋盤上並行、老派與青春在棋盤上相搏鬥,亦如棋盤外的世界。

世紀末的灰色地帶,航海家1、2號尚未跨越太陽系的邊界、智慧手機還只是科幻片裡的奢侈,莫名地令人感到安心;在理性、科學還沒有答案的時刻,我們為生命找到一些更浪漫的解答,不必讓AI說三道四。

而我想回到那個圍棋王朝的尾聲,目睹新舊更迭的瞬間,沐浴在往日榮光之中,也沐浴在醞釀中的新希望裡。

90年代,台灣初代神童班的夏銜譽、施懿宸雖然未能踏上圍棋的遠征之途,但來自台灣的天才才正要走入世界的視野,如紅面棋王周俊勳、如大器晚成的王銘琬、如即將稱霸日本棋壇的張栩。

21世紀是眾人期盼到達的地方、是步履蹣跚後的豐收時刻。人們滿懷期待。

或許,我之所以這樣想,是我因為心中已存有偏見,畢竟身為未來人的我已經得知結果,當然能在彼時抱持樂觀。

更何況,90如此美好,悟空用龍珠召喚出神龍、幽助離開了魔界,賣起拉麵、湘北籃球隊揮舞「制霸全國」的旗幟,邁向全國大賽,而柯南成為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。

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紅遍大街小巷,成龍的拳腳則揚名好萊塢;阿諾和史特龍永遠是打不死的鐵漢柔情,而我們都在為鐵達尼號的沈沒流淚。

傾國傾城的王祖賢是一縷幽魂、風華絕代的林青霞在東方不曾言敗,人人傳唱「你是風兒、我是沙」;五月天趕在新世紀前出版了第一張同名專輯,世紀末的東京正掀起一股「廣末熱潮」。我永遠會是:90年代的小孩。

有人曾說,日本之於我們這代人是「形而上的故鄉」,或許一點也不錯,但我沒有時光馬車可以回到過去,就算回到90的東京,也不會說日文。我只能做夢,做一場20世紀末的美夢。

合作廠商


圍棋友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