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5.12| 媒體報導
2025/05/12【棋編碎碎念:寫給曾經孤獨的你】

猶記那是棋靈王席捲全亞洲後的春天,我慢半拍地在漫畫中與圍棋相遇。不是五子棋,也不是黑白棋,我頭一次明白黑子與白子於棋盤上的運行,在星位和天元的軌道上,演示銀河蒼穹的興與衰。
在異國讀書,連漫畫書都買不到,不得不在網路上一頁一頁地讀,竟神通廣大,有辦法從他處搜刮棋書來研究。
自此,每回到學校上課我都在台下偷看棋書,卻是倒行逆施,不練好基礎死活題,專研布局,醉心於不同流派的招法,從中國流、迷你中國流、宇宙流,到三連星,一招一式與武俠重疊,我則成了拜讀武功秘笈的年輕俠客,等不及哪天神功大成,攜劍闖蕩江湖。
第一位潛心研究的棋士是日本棋士小林覺,並無特別的理由,純粹膚淺地認為「小林流」三字帥氣莫名,哪天我行走棋壇,向對手報名自家武功,豈不是帥到不行?殊不知小林流實為小林光一大師的名布局,令我錯拜師父多年。
然而,少年心千變萬化,趁著網路圍棋崛起,人才登錄上線不久就換了偶像。記憶中,中韓爭霸當時正烈,中國有常昊、古力、羅洗河等名手,韓國有大小李:石佛李昌鎬,以及正起飛的李世乭。
眾多高手中,我選古力做偶像,原因無它,還是純粹覺得這名字:真帥!
然而,名家對局看是看了、線上棋譜擺是擺了,棋力卻沒個動靜,全靠一股牛勁在網路上與人對弈廝殺,一個月對弈上百局都不在話下。
少練基本功,與對手在棋上拚搏,既兇且狠、你死我活,沒有個分寸;經常要是殺不到棋,連下一步在哪裡落子都傷腦筋,只得無賴似地求戰,不惜好月好日,非要逐鹿中原,征戰於天下!
那是愛棋成癡的高中歲月,早也下棋、晚也下棋,好不容易交了個女友,偶爾臨到約會前還在下棋,小倆口不免要為此大吵一架;但情侶吵架恐怕還是比不上輸棋的苦味,那樣折騰人。
看在父母眼裡,家裡徒增一名不可理喻的棋癡,更不知道該如何應付,訓斥的口頭禪總是:「你要是讀書也這麼認真就好了!」
但你不管不顧,還是選擇抱著圍棋不放,彷彿黑與白的匯流,可以通往生命的真理,盡管那樣的熱愛和信仰是如此的孤獨。
勝利是你的,失敗也是你的,而且只屬於你的;有時,破天荒地下出絕地妙手,以半目險勝,心裡澎湃莫名,興高采烈地跳上跳下,但環顧四周,身旁卻無一人能夠分享;就算有,也未必看得懂其中精妙。
圍棋不是主流的運動,更稱不上外觀吸引人的才藝。當同齡男生在籃球場上上籃得分,獲得眾多觀眾鼓舞喝采時、當他們瀟灑彈奏吉他,以美妙旋律吸引女生目光時,只有你獨自苦心鑽研,與棋盤搏鬥,也與自己有限的天賦搏鬥。
這是鮮少有掌聲的遊戲,多的是對手的憤恨與怨懟。
有一回,學校老師希望收集學生平時的才藝,我打印幾盤自己的得意棋局,以為能收穫老師的稱讚,最後卻無疾而終,年輕的我方才明白圍棋的高冷,不僅得具備與眾不同的自律,還要有孤芳自賞的能耐,畢竟知己難覓。
或許正因如此,許多人下棋才會抓著勝負不放,否則拿什麼來肯定自己的努力呢?更可能一個不小心就落入自暴自棄的深淵。
這麼多年,從熱血青年下到瀕臨大叔、快卸去年輕的尾巴,圍棋始終是我一個人的自娛自賞-贏了自己開心、輸了自己難過;在台灣棋士被小看的時候獨自神傷、在台灣棋士奪下金牌時獨自感動。
於我而言,圍棋從沒有過歡聲雷動的球場、沒有震耳欲聾的啦啦隊、沒有景仰的注視,更與戀愛無關,有的只是格格不入,獨留一個人的武林。
寫到這,我純粹想說:「幸好,時代變了!」由於科技的進步,棋友不但能在網路上手談,還能在棋局直播間裡共享心情;若是志趣相投,還能相約「棋士之夜」,面對面交流,令我稱羨-那些專屬於圍棋的蒼白與孤獨,現在都得到解方。
最後,若你在圍棋求道的路上感到孤獨,我想說的是:別害怕,不只你曾感到孤獨,我也是、他也是,許許多多的棋友都是。請讓孤獨指引你去尋找志同道合的溫暖,圍棋並非讓人孤身勇闖的迷宮,否則怎麼會需要兩個人才能下棋呢?
為了連結遙遠的過去與遙遠的未來,我們都不是一個人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