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峰棋院 logo

最新消息

2024.05.08| 媒體報導

2024/05/08【棋編碎碎念:AI,或不AI? 這真是個問題】


距離2016年3月15日,AlphaGo徹底擊敗韓國棋王李世石的那一天,已經過了8年之久,世界棋壇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
如今棋迷們琅琅上口的是「AI吻合度」、「勝率」、「藍點」,動不動就要誇讚哪位棋手是OO智能,成了時下最至高無上的恭維。
不過棋手再強,也是仰望電腦的凡人。人工智能(AI, artificial intelligence)雖出於人工,卻儼然變作圍棋之神。
神明還有不同名字,有人信「星陣」,有人信「絕藝」,還有那擊潰人類後便退隱江湖的AlphaGo,眾神在19x19的棋盤之上築起屬於人工智能的奧林帕斯。

近年來,這些人工智能的虔誠信徒亦在棋壇中大方異彩,如中國選手楊楷文、李軒豪等,無不是信仰、鑽研電腦圍棋後大放異彩的黑馬;同時,於中日韓群雄割據的世界棋壇,小如台灣亦在電腦大神的保佑下,衝出一片天,由許皓鋐、賴均輔等年輕棋士吹響挑戰世界的號角。
有時會想,當今的職業棋士說不定正是未來世界第一代的生化人(cyborg),正努力的將自身的思維與電腦同步。儘管聽上去有些驚悚,印入腦海中的第一印象竟是日本科幻經典「鐵男」,令人感到不安,卻已是現下不可逆的趨勢。

既然電腦與圍棋的關係已然密不可分,創造出嶄新的生態圈,一名棋士的啟蒙養成是否也該拜電腦為師呢?

這是近期職業棋界中出現的一個疑問。如果為了要贏、獲得最接近電腦的思考,與它做最契合的同步,是否該在學棋之初就學習使用AI?
然而,當人類與電腦做完美的結合時,人性還存在嗎?我們到底是在向電腦學習、進化,還是正一昧的模仿AI,成為它的奴役?
乍聽之下,問題有點複雜,但如果換句話問呢:你能接受孩子從小就接觸手機嗎?既然手機與現代人密不可分,何不讓孩子從小就與手機為伍?
這兩道問題的本質是類似的。當科技不再純粹是工具型的存在,演變成生活一部分,那人類該如何使用它?還能不能夠駕馭它呢?
又或者,我們該想成人工智能,與人類之間的互動仍存在缺陷。人類是極度仰賴語言的生物,那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關鍵,但電腦的語言與人類並不相通。換言之,人類創造了電腦,卻無法完全翻譯電腦的思想。

以AI圍棋為例,棋手們看得懂勝率、看得懂藍點,但電腦如何做出這樣的結論,卻霧裡看花,只能試圖用自身的語言做詮釋。
這讓人想起金庸小說「俠客行」,來自四面八方的武林高手面觀俠客島上的武功秘笈,各自對文字有不同的解釋,沒想到真正的秘笈卻是文字旁的圖解,唯有不識字的人才得以參透箇中玄機。
這是不是代表我們若想參透電腦,也該捨棄人類的文字,學習用電腦的語言溝通?又或者該全然的放下戒心,擁抱成為一名生化人?那在遙遠的未來裡,講著流利電腦語的人們,還是人類嗎?


回到原來的命題,電腦的絕世棋功不能言傳,只能體會,那讓初學者一開始就接觸它,最好是從小就開始體驗,是否為學習圍棋的最佳解?
不過,要是我們根本無從理解,沒有融會貫通電腦的能力,只是一昧的模仿,最後淪為一群人在比拚「背功」,看誰把電腦的棋型背得更滾瓜爛熟,那還是一種學習嗎?圍棋又還是圍棋嗎?我沒有答案。
我只能寄托書法中的臨摹,相信在不斷的模仿之中,棋手也能創造出自己的風格、思考;相信因為親眼目睹到世上竟有如此神奇妙方,能像越國劍士觀摩越女劍一般,「將一絲一忽勉強捉摸到的劍法影子傳授給了旁人,單是這一絲一忽的神劍影子,越國武士的劍法便已無敵於天下。」

至於平日的棋編不會特別看AI下棋,畢竟棋力低弱,於棋無補。無法融會貫通的我,注定只能繼續當一名圍棋原始人。

合作廠商


圍棋友站